防水是确保建筑物顶部结构稳固和安全的基本要素。有效的防水措施可以防止雨水渗入,减少屋顶受损的风险。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地下室侧墙保护层厚度要求的问题,为在防水方面有需要的人群解疑答惑。
文章目录列表:
1.地下室设计要求?2.地下室侧墙有哪些基础设计要求?
3.地下室外墙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为5CM,是否要加钢筋网,是规范强制性要求的吗?
地下室设计要求?
一、地下室外墙计算简图:一般情况按上端铰支,下端嵌固计算。当地下室顶板与墙身厚度相近时,可采用两端嵌固计算,此时地下室外墙顶部配筋应与地下室顶板配筋同时考虑。
二、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取50mm。当有外防水时钢筋保护层可适当减少。
三、地下室外墙及其付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相同(塔楼柱兼做付壁柱除外)。纵筋应相匹配。为防止或减少竖向裂缝的产生,其水平构造筋单边配筋率宜大于0.2%,水平筋的间距不宜大于150mm。
四、地下室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有关规定:工程埋置深度h<10m时,设计抗渗等级为S6,10m≤h<20m时,设计抗渗等级为S8。侧壁抗渗等级应根据埋置深度分级确定。
五、地下室底板(无梁结构)配筋设计时,应通过调整基础(承台)的平面尺寸,使得底板仅需配通长板筋即能满足底板受力和裂缝控制要求,可以减少钢筋用量且施工方便。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地下室侧墙有哪些基础设计要求?
大家知道什么是墙体保护层吗?墙体保护层就是一种涂在墙体表面用来保护墙体的建筑层面。墙体保护层一般是采用墙面涂料和钢筋打造的,这是一种非常坚固牢靠的保护设施。现在大部分的建筑物在进行建筑的时候,都会采用墙体保护层保护墙面。大家知道墙体保护层的厚度标准是多少吗?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墙体保护层的厚度标准和要求。
一、厚度要求
保护层厚度不再是纵向钢筋(非箍筋)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而是“以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等)的外缘计算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满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构件的受力钢筋粘结锚固性能、耐久性和防火性能越好。
但是,过大的保护层厚度会使构件受力后产生的裂缝宽度过大,就会影响其使用性能(如破坏构件表面的装修层、过大的裂缝宽度会使人恐慌不安),而且由于设计中是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作用的,过大的保护层厚度还必然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因此,规定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d,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一般设计中是采用最小值的。
怎样装修才能保护墙体?
在装修工程中,墙壁装修必不可少,有的住房在做新壁面以前,要将原有的壁面凿除。对于抹有普通水泥砂浆或白灰砂浆的砖墙来说,凿除砂浆面层,对结构本身影响并不很大,但对于已采取节能措施,做了内保温层的建筑来说,就会发生始料不及的种种问题。
绝大部分节能建筑墙体采用了内保温,而内保温的基本做法,是在比较松软的保湿层后,再罩一层纸面石膏板、其他板材或做上抹面,形成硬质面层。
住户如果在装修前对墙体结构不清楚,就凿除外墙内表面层,很快露出内部松软的保温层。这时,如果再重新另用板材或用砂浆覆盖,往往不容易做好。
因此有的住户索性连保温层一起清除,再在墙面上抹灰找平。这样做,装饰虽较容易完成,然而除去保温层后,墙体的保温性能大大降低,室内的大量热能被墙面吸收向室外散发,能源浪费严重;同时大面积的墙对室内人体进行冷辐射,会使人更觉寒冷。
在冬天,室内墙上还会结露,甚至淌水,结冰,表面形成污渍;夏季发霉生菌,既不雅观又影响卫生和住户的健康。因此,请住户在装修前一定要了解墙体构造,要根据原有建筑的构造做好装饰设计与施工,切勿破坏了保温层。
以上,就是墙体保护层的厚度要求和规定,大家现在了解了吗?墙体保护层的作用是非常强大的,现在大部分的墙体都是有墙体保护层的,保护层可以有效的防止墙体变形和回缩。墙体保护层的价格也是比较贵的,它是根据平方米来计算的,也就是说建筑物面积越大的地方,墙体保护层的价格就越贵。进行施工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专业的施工队伍。
地下室外墙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为5CM,是否要加钢筋网,是规范强制性要求的吗?
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地质报告矛盾。
2. 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底板混凝土垫层应按《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要求不应小于C15,厚度不应小于100 mm,在软弱土层中的厚度不应小于150mm。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
3. 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要求不应小于50mm。并应进行裂缝宽度的计算,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设计中许多设计人将地下室防水结构构件的计算弯距调幅、有的下端按铰接、有的未考虑荷载分项系数、多层时未按多跨连续计算等,也不进行裂缝计算,导致违背强条。
4. 地下室外墙与底板连接构造不合理;外墙钢筋的搭接不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根据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修正搭接长度的要求。
5. 地下室外墙设计中应考虑楼梯间,车道等支承条件不同的外墙计算与设计,不能与一般外墙相同。当顶板不在同一标高时,应注意外墙上部支座水平力的传递问题。
6. 地下水位较高时,应特别注意只有地下室部分和地面上楼层不多时的抗浮计算,采用桩基时应计算桩的抗拔承载力。
7. 高层地下室采用独立柱基或条基加抗水底板时,应在抗水板下设褥垫,以保证实际受力与设计计算模型相同。
8.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应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3.0.2条进行地基变形设计。
9. 对以下建筑物的桩基应进行沉降验算:(强条)
1)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桩基。
2) 体形复杂、荷载不均匀或桩端以下存在软弱土层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桩基。
3) 摩擦型桩基。
桩基础的沉降不得超过建筑物的沉降允许值,并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表5.3.4的规定。
10. 对建筑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的变形观测要求,设计人普遍不够重视。变形观测工程范围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10.2.9 条(强条),下列建筑物应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变形观测。
a.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
b. 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
c. 加层、扩建建筑物;
d. 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
e. 需要积累建筑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工程。
观测的方法和要求,要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T 897)的规定。
11. 沉降缝基础与偏心基础:砌体结构的沉降缝基础作成下图形式: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大部分基础存在零压力区,所设计基础不能提供设计所需的地基承载力。许多柱边与基础对齐的偏心柱基也同样存在问题。零应力区不能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第4.2.4条的要求。
12. 防潮层以下墙体采用水泥砂浆时应注意验算其强度。(因为水泥砂浆对强度的折减)。
13. 个别工程的柱基高度不满足柱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要求。柱基的抗冲切、抗剪不够。
14. 墙下条形基础相交处,不应重复计入基础面积。
15. 砌体结构的地下室问题。(240)
16. 地基承载力应为特征值。
为强制性需要加上。
钢筋混凝土路面用钢筋网的最小直径及最大间距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的规定。当采用冷轧带肋钢筋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纵向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横向钢筋间距不应大于300mm。
焊接网的纵横向钢筋宜采用相同的直径,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钢筋混凝土路面补强用的焊接网可按钢筋混凝土路面用焊接网的有关规定执行。混凝土路面与固定构造物相衔接的胀缝无法设置传力杆时,可在毗邻构造物的板端部内配置双层钢筋网。
扩展资料:
钢筋网设置要求规定:
1、焊接网宜采用CRB550级冷轧带肋钢筋制作,也可采用CRB510级冷拔光面钢筋制作,一片焊接网宜采用同一类型的钢筋焊成。
2、定型焊接网在两个方向上的钢筋间距和直径可以不同,但在同一个方向上的钢筋应具有相同的直径、间距和长度,已在有关标准、规程中作了规定。
3、焊接网制作方向的钢筋(或称纵筋)间距宜为100、150、200mm,另一方向的钢筋间距一般为100、150、200、300mm,可达400mm。
百度百科-钢筋网
阅读完上文,想必您都对地下室侧墙保护层厚度要求多少有了一定的了解,防水对于保护室内环境的质量和舒适度至关重要,它可以防止湿气和霉菌滋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和健康,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用,能解决您的问题,更多防水问题请咨询防水专业人员。
温馨提示:防水施工需要优质的防水材料以及专业的防水施工人员,才能确保建筑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不渗水,如果您不懂,但是确实有这方面的需求,您可以联系我:(点击电话即可复制)
标签:地下室侧(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