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应根据土质条件 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应根据土质条件选择注浆法 一篇就懂!

未知

防水可以防止霉菌和腐蚀问题。有效的防水措施可以防止水分渗透,减少建筑物结构受到的损害。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应根据土质条件的问题,为在防水方面有需要的人群解疑答惑。

文章目录列表:

1.隧道工程超前小导管施工方法有哪些
2.超前小导管施工原理分析及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3.隧道施工中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超前管棚的区别与联系?

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应根据土质条件 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应根据土质条件选择注浆法 一篇就懂!

隧道工程超前小导管施工方法有哪些

1.前后两排小导管搭接长度不小于1.0m。

2.小导管采用钻孔布设时,钻孔深度大于导管长度,采用锤击或钻机顶入时,插入长度不小于管长的90%。

3.小导管注浆浆液配比必须经试验确定,注浆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对环境无污染。

4.小导管注浆期间应定期对地下水取样化验检查,如有污染应采取有效技术措施。

5.注浆过程应有专人记录,完成后检验注浆效果,不合格者进行补注。注浆达需要强度后方可进行开挖作业。

超前小导管施工原理分析及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隧道初期及超前预支护超前小导管施工要点,以供参考。

(1)钻孔:采用YT-28型风钻钻孔,孔深应适当超深。

(2)钢管加工及施工

将前端加工成尖锥状,尾部焊φ6筋,除尾部1m外,管壁四周钻φ8mm的压浆孔,以便浆液向围岩内压注。施工时,用人工手持风钻钻孔,再将钻杆换成特殊钎尾将导管贯入孔中。

(3)钢管插入及孔口密封处理

钢管由专用顶头顶进,顶进钻孔长度不小于90%管长。钢管末端除焊上述挡圈外,再用胶泥麻筋缠箍成楔形,以便钢管顶进孔后其外壁与孔岩壁间隙堵塞严密。钢管尾端外露足够长度,并与格栅拱架焊接在一起。

(4)注浆

注浆前导管孔口应达到密闭标准,以防漏浆,然后按设计比例配浆,采用双液电动注浆机压注,注浆压力为0.5~1.0Mpa,一般按单管达到设计注浆量作为结束标准。注浆结束后,将管口封堵,以防浆液倒流管外。

(5)施工注意事项

①由于地质条件差,在小导管成孔后,应及时快速安设小导管,保证在钻孔稳定时将小导管送到孔底。

②小导管方向与隧道中线平行,外插角要符合设计要求。

③当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1.0~1.5Mpa)不少于5分钟,进浆量仍达不到注浆终量时,亦可结束注浆。

④钢管顶进时,注浆保护管口不受损变形,以便注浆连接。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隧道施工中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超前管棚的区别与联系?

超前小导管施工是隧道工程施工中常用的辅助性施工技术,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软弱地质、岩溶地质、砂砾层地质等中都有良好的应用。本文结合竹园隧道工程实际情况,先介绍了超前小导管施工原理,接着从适用范围、技术要求、施工准备、制作钢花管、小导管安装、注浆等方面探讨了此项技术的具体应用。结果表明:超前小导管施工技术设备简单、工艺简单、实用性比较强,可有效改变隧道工程围岩的力学性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一、工程概述隧道为特长隧道,左线全长3795米,坡度1.1%/1885m,-0.6%/1945m,洞口均采用端墙式洞门,路堑式明洞27m,Ⅴ级围岩948m,Ⅳ级围岩1130m,Ⅲ级围岩1690m。右线全长3785米,坡度1.1%/1885m,-0.6%/1991m,洞口均采用端墙式洞门,路堑式明洞13m,Ⅴ级围岩932m,Ⅳ级围岩1150m,Ⅲ级围岩1690m。其中,设置9处人行横道,4处车行横道及4处紧急停车带。行车主洞建筑限界(单洞):11.0m(宽)×5.0m(高)。其中行车道净宽3.75m×2=7.5m,侧向宽度:L左=0.75m,L右=1.0m;两侧均设置检修道(含余宽C),J左=0.75m,J右=1.0m。二、超前小导管施工原理分析隧道工程在施工之前,土质结构为原状土,围岩也是应力状态,随着隧道工程开挖工作的逐步开展,会对隧道周围的围岩造成扰动,原有的围岩应力被释放出来,促使应力重新分布。通过超前小导管施工技术,可促使隧道工程四周破碎的围岩形成一个整体,改善弹性模量、内摩擦力等,从而保证围岩结构的稳定性。按照原理的不同,超前小导管施工技术主要有三种:第一种为小导管锚杆作用,通过锚杆将隧道周围已经发生破碎围岩固定在围岩之上,并连接成一个整体。第二种是通过拱群效应,加强隧道拱部强度,提升承压力。第三种是通过浆液固有特性,提升围岩结构的稳定性。三、超前小导管施工在竹园隧道工程中的应用(一)适用范围分析超前单层小导管主要用于自稳能力较差的Ⅴ级围岩浅埋、偏压,以及Ⅳ、Ⅴ级围岩的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二)技术要求超前单层小导管预支护,适用于拱部地层松散,破碎的Ⅳ、Ⅴ级围岩地段。在本工程施工中超前小导管施工参数为:选择壁厚3.5mm、直径为42mm的热轧无缝钢花管,长度控制在4.5m左右,环向间距控制在20cm左右。外插角:钢管外插角分别为10°~15°;注浆材料:水泥浆液水灰比:1.0∶1.0(重量比);设置范围:拱部120°范围。钢管环向打孔注浆,孔径10mm,孔间距150mm,尾部留不钻孔的止浆段不小于30cm。(三)施工准备按照工程特性及施工现场的客观条件,选择与之相适的施工方法,降低施工中各道工序的相互干扰,并确定注浆所用的材料、规格、型号等,按照施工实际需求,选择合理辅助用料。如果隧道工程施工中遇到了淤泥流砂,则可以采用水玻璃+水泥双液注浆。一些化学浆液虽然也可以满足施工要求,但成本比较高,并带有一定的毒性,不利于环保,要谨慎采用。在选择注浆设备时,要根据工程特性,选择合理的钻孔器械、注浆材料、检测设备及仪器。本工程超前小导管施工的注浆参数为:水泥浆水灰比1∶1;注浆压力初压0.5MPA~1.0MPa;注浆结束后,用M20水泥砂浆填塞管棚钢管,以增强管棚强度,注浆水泥的强度等级为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玻璃液美度为30,模数为2.4;添加5%的水玻璃,如水量较大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四)制作钢花管为提升施工效率和便捷性,小导管前端可制作成尖锥形,并在尾部焊接直径不低于8mm的加强筋紧固处理,在管壁之上,每隔15cm,布置一个梅花形钻眼,直径为10mm,在尾部设置止浆段。管棚采用Φ108有孔钢花管和Φ108无孔钢管,钢管节长为4m~6m。管棚接长要先将前一根钢管缓慢顶入已经钻好的孔洞中,然后再进行相互联接。当前一根钢管进入钻孔中之后,在孔外预留出30cm~40cm,然后启动凿岩机进行反转处理,促使联接套和钢管相互脱离,此后凿岩机再退回原来的位置,降下大臂,人工安装上一节钢管之后,再重新校正大臂。凿岩机要进行缓慢前进,对准前一根钢管的尾部后人工联接,促使前后两根钢管联接为一个整体。最后,再借助凿岩机低速顶进钢管。(五)小导管安装小导管安装是超前小导管施工安装的重中之重,安装效果和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个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性,通过放线测量确定孔位,并做好标记,利用凿岩机进行钻孔操作,孔径要略大于导管管径20mm以上。钻孔完成之后,再把小导管按照设计要求插入钻孔中,外露部分控制在20cm左右,支撑在已经开挖好的钢架之上,共同形成预支护体系。(六)注浆在注浆操作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认真填写注浆记录,并随时分析和改进操作作业,并严格注意观察支护工作,注浆参数的选择也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在具体施工中,要结合注浆试验结果及现场调查情况,选择与之相适的注浆参数,并在注浆过程中,要先喷射混凝土封闭撑子面,避免发生漏浆问题。针对强行打入的钢管要进行积物冲洗,然后再进行注浆操作,注浆操作要选择从下到上的施工方法,浆液水灰比控制可选择1.5∶1、1∶1、0.8∶1三个等级。逐步提升浆液浓度,考虑到注浆之后要立即开挖,在本工程施工中采用了普通水泥,在配制时加入了减水剂。在钻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先外后内方法进行施工,并且为最大限度上保证钻杆接头的强度和刚度,钻杆连接套和钻杆要采用相同的材料,并在两侧加设内螺纹扣,联结套的壁厚≥10mm。(七)注浆效果检查及质量判定注浆效果检查分过程中检查、结束时检查和开挖过程中检查:注浆过程中检查主要是检查浆液胶凝时间;注浆结束时,检查注浆记录,看每孔注浆量是否达到结束标准,孔数是否与设计一致;开挖时检查,看开挖边缘是否整齐、浆液固结情况、浆液渗透半径等,以便为下一步修改注浆参数提供依据。开挖时发现质量不好,除在下一循环改进外,应加强支护措施。四、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超前小导管施工在竹园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和超前管棚、超前锚杆等施工技术相比,超前小导管施工技术的加固效果更加明显,且施工工艺也更加简单。(2)超前小导管施工技术,既能有效加固围岩,提升围岩的自稳定性,也可以提升隧道工程围岩结构的抗渗漏能力。和初期支护相互结合,还能有效预防塌方、冒顶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3)近年来,我国隧道工程不断增多,超前小导管施工以其独特的优势和超前的适应能力,深受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一、隧道施工中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和超前管棚有3点不同:

1、三者的支护原理不同:

(1)超前小导管的支护原理:超前小导管是稳定开挖工作面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施工方法。在软弱及破碎岩层施工中,超前小导管对松散岩层起到加固作用,注浆后增强了松散、软弱围岩的稳定性。

有利于完成开挖后与完成初期支护时间内围岩的稳定,不至于围岩失稳破坏直至坍塌。超前小导管注浆适用于隧道拱部软弱围岩,松散、无粘结土层、自稳能力差的砂层及砂砾(卵)石层级破碎岩层。

(2)超前锚杆的支护原理:超前锚杆是沿开挖轮廓线,以较大的外插角,向开挖面前方安装锚杆,形成对前方围岩的预锚固(预支护),在提前形成的围岩锚固圈的保护下进行开挖、装渣、出渣和衬砌等作业。

超前支护主要适用于围岩应力较小,地下水较少、岩体软弱破碎,开挖面有可能坍塌的隧道中,松散地层结构松散,稳定性差,若有地下水时则更甚。在施工中极易发生坍塌,在这类地层中施工时,除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外,还应加强临时支护,临时支护可采用超前锚杆。

(3)超前管棚的支护原理:一般是沿地下工程 断面的一部分或全部,以一定的间距环向布设,形成钢管棚护。管棚超前支护是为了在特殊条件下安全开挖,预先提供增强地层承载力的临时支护方法。

2、三者的施工要求不同:

(1)超前小导管的施工要求:沿隧道拱部均匀布设,环向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宜为30~50 cm,外插角宜为10°~15°。小导管应按设计长度施作,应大于2倍循环进尺,宜为3.5~5.0 m,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 m。

应与钢构架成联合支护。小导管材质和直径应符合设计要求,宜采用参42mm的无缝钢管,前端做成圆锥状,在后端焊接钢筋箍筋,管体布设梅花形溢浆孔。小导管的安设应采用引孔顶入法。钻孑L方向应顺直。钻孔深度和直径应与导管匹配。钻孔采用吹孔法清孔。

(2)超前锚杆的施工要求:超前锚杆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岩体结构面的特征,一般是在拱部纵向设置,称为拱部超前锚杆,必要时可局部设置在拱脚附近,横向斜下方一定角度,称为侧墙超前锚杆。

超前锚杆宜采用早强水泥砂浆锚杆或树脂锚杆,也可采用组合中空锚杆,以尽早发挥超前支护作用。水泥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20。

若用普通水泥砂浆,则爆破时其强度可能还未达到要求。当岩体较破碎时,可采用中空注浆锚杆或自钻式锚杆,可将锚杆和注浆管的功能合二为一,注浆后无需拔出即成为一根锚杆,但成本较高。

(3)超前管棚的施工要求:钻孔前,精确测定孔的平面位置、倾角、外插角,并对每个孔进行编号。钻孔外插角1°~3°以为宜,工点应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钻孔仰角的确定应视钻孔深度及钻杆强度而定,一般控制在1°~1.5°。

施工中应严格控制钻机下沉量及左右偏移量。严格控制钻孔平面位置,管棚不得侵入隧道开挖线内,相邻的钢管不得相撞和立交。经常量测孔的斜度,发现误差超限及时纠正,至终孔仍超限者应封孔,原位重钻。掌握好开钻与正常钻进的压力和速度,防止断杆。

3、三者的具体作用不同:

(1)超前小导管的具体作用:超前小导管是隧道工程掘进施工过程中的一种工艺方法,主要用于自稳时间短的软弱破碎带、浅埋段、洞口偏压段、砂层段、砂卵石段、断层破碎带等地段的预支护。

(2)超前锚杆的具体作用:将超前锚杆打入掘进前方稳定岩层内,末端支承在拱部围岩内专为超前锚杆提供支点的径向悬吊锚杆,或支承在作为支护的结构锚杆上,使其起到支护掘进进尺范围内拱部上方,有效地约束围岩在爆破后的一定时间内不发生松弛坍塌。

(3)超前管棚的具体作用:主要用于对于围岩变形及地表下沉有较严格限制要求的软弱破碎围岩隧道工程中,如软弱、沙砾地层和软岩、岩堆、破碎带地段。

二、隧道施工中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和超前管棚之间的联系:

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和超前管棚三者均属于超前支护,是保证隧道工程开挖工作面稳定而采取的超前于掌子面开挖的辅助措施。隧道穿越软弱破碎围岩时,开挖扰动会引起较大的围岩变形。

如果初期支护施做不及时,围岩变形可能超过其容许范围,严重时引起掌子面失稳、隧道塌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此时,需采用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和超前管棚3种隧道超前支护措施来控制围岩的变形,从而达到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目的。

百度百科-超前小导管

百度百科-超前锚杆

百度百科-管棚

百度百科-超前支护

通过上文,想必大家都对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应根据土质条件选择注浆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建筑防水是保护建筑物免受水分侵害的关键步骤,有效的防水措施可以防止水渗透、渗漏和结构损坏,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用,能解决您的问题,更多防水问题请咨询防水专业人员。

温馨提示:防水施工需要优质的防水材料以及专业的防水施工人员,才能确保建筑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不渗水,如果您不懂,但是确实有这方面的需求,您可以联系我:(点击电话即可复制)

标签:超前(3)